面瘫,中医属于“口僻”、“歪嘴风”、“口眼歪斜”等范畴,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络脉空虚,风邪虚入头面阳明脉络,使颜面一侧营卫不和,气血痹阻,经脉失养,肌肉弛缓不收而发病。
面瘫以突然口眼歪斜,多伴有耳后疼痛,因口眼歪斜有时伴流涎、流眼泪为主要临床表现。从西医角度来讲,面瘫相当于“面神经炎、周围性面神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Bell面瘫(Bell 麻痹)”,是最常见的面神经疾病,占60%~75%,发病率为(11.5~53.3)/10万人,发病主要集中在 20~40岁,男性较多,且大部分为单侧发病,双侧同时发病者极少。少部分患者可反复发作,复发率为2.6%~15.2%。

面瘫发病有前兆
面瘫发病突然,但一般会有一些先兆:
● 如发病前经常熬夜、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等导致免疫力下降;
● 或因受风、吹空调受凉后出现感冒、发热、头痛、面部肌肉发紧麻木及面部肌肉会出现轻微的肌肉颤动等症状;
● 少数患者会出现耳周疱疹,耳后持续性疼痛、乳突部的压痛及对声音比较敏感等前驱症状,需要警惕面瘫。
面瘫的主要表现为:
● 晨起发现面部僵硬,面颊动作不灵,可于数小时内达到高峰,多为单侧,少数为双侧者。
● 患侧鼻唇沟变浅,额部皱纹消失,眼睑不能闭合,不能作皱眉、闭目、露齿、鼓腮和噘嘴等动作,口角歪向健侧。
● 重者语言不利,进食时食物常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唾液自该侧外流。可伴多泪,舌前2/3部味觉障碍,耳鸣、听觉过敏,甚至耳内疱疹等。
发现面瘫,及时就医是关键
出现面瘫以后,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建议进一步完头颅CT排除脑血管病,鉴别面瘫和中风,在排除其他相关疾病后,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对于面瘫的治疗,一般医生会给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5-7天,必要时抗病毒治疗,口服营养神经的药。
注意保护眼睛,白天滴眼水、夜间睡觉敷眼预防结膜炎,吃饭后要漱口,防止口腔藏残余食物,注意保暖等。
治疗面瘫,中医有妙招
面瘫的中医治疗基础以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配合局部取穴:阳白、太阳、四白、下关、颊车、地仓、翳风;远端取穴:合谷、太冲、足三里、阳陵泉。
在此基础上进行辨证论治可分6个分型:分别为风寒袭络证、风热袭络证、风痰阻络证、气血亏虚证、气虚血瘀证、痰瘀阻络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舌脉象进行辨证施治。
要特别注意的是,在疾病早期(1周以内),针灸选穴宜少,手法要轻。可用灸法,但不建议用电针,而在恢复期要重视透刺。如果面瘫时间比较久,比较顽固,除常规针灸疗法外,可以使用挂针疗法。
挂针疗法的原理是,地仓穴在口轮匝肌中,局部布有面神经颊支,通过强刺激可改善面部血液循环,减轻面部组织水肿,促进面神经功能的恢复。在《玉龙歌》“地仓妙穴透颊车”的基础上加以独特的牵拉法,对急性或久治不愈的顽固性面瘫及其后遗症有较显著的疗效。

尽早进行面肌康复训练
面神经的损伤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训练时机,原则上应尽早开展面神经功能训练。
在家中建议可以进行自我训练,如:
抬眉训练:双眼向上看,将两侧眉目向上提,每次可向上提 10s,重复4-5次;
耸鼻:向上耸鼻动作,3-5s/次,重复10-20次/天;
鼓腮:鼓起口腔,维持 5-10s,重复10-20次;
闭眼:轻轻闭上眼睛,闭合20次左右,无法完全闭合患者可用手轻轻按摩眼眶部位;
示齿:向两边呲牙齿,使牙齿尽量外露,两侧同时用力,5-10 s/次,重复10-20 次;
努嘴:向前撅嘴,维持 5-10s,重复10-20次;
吹蜡烛:吹蜡烛时可深吸一口气吹灭蜡烛,在吹蜡烛的过程中可练习唇爆发力,重复10-20次;
咀嚼无糖的口香糖(患侧)。
以上动作的训练可以使局部得到锻炼,可在恢复期促进面神经功能的恢复。

面瘫治疗方法比较多,发病后前三个月是治疗的黄金时期。除了配合以上讲到的各种康复治疗,还可同时进行针灸等传统疗法,使治疗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由于面瘫发病率高,病情发展快,患者应在发现病情的第一时间就医,治疗过程中实时向医生反馈病情,以便医生随时调整治疗计划。
杭州东方华康康复医院以专业技术与人文关怀为基石,为面瘫患者提供 “诊断 - 治疗 - 康复 - 随访” 全周期服务,助您告别面部阴霾,重新绽放自信光彩!
- 上一篇 > 杭州东方华康医院:多维诊疗,精准唤醒面部神经
微信扫码咨询




浙公网安备 330109020034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