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导致的脊髓损伤,即使经过初步治疗,大多数患者仍会留下不同程度的截瘫,例如不能活动或活动差、没有感觉或疼痛麻木、大小便不能自理等。那么,遇到这些问题后,患者是否只能选择长期卧床休养呢?在杭州东方华康康复医院,我们凭借专业的脊髓康复经验明确告诉你,科学的康复训练远比长时间卧床更有利于脊髓功能的恢复。
脊髓受伤后,无需“久躺不动”
脊髓受伤初期,适当卧床休息是必要的,目的是为了让受伤的脊髓处于相对稳定的环境,避免二次损伤。但这并不意味着要一直躺着,更不是躺得越久越好。
长时间卧床会带来一列负面影响:肌肉会因缺乏运动而逐渐萎缩,关节活动度降低,甚至出现僵硬、挛缩;血液循环减缓,容易引发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心肺功能也会受到影响,导致呼吸功能下降、耐力减弱。这些问题都会严重阻碍脊髓损伤后的整体康复进程。
杭州东方华康康复医院,助力脊髓患者重拾健康
脊髓损伤后,患者的身体会面临诸多挑战,康复治疗的核心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预防并发症,脊髓损伤患者由于身体活动受限,长期卧床或保持同一姿势,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如压疮、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不仅会加重患者的痛苦,还可能影响康复进程,甚至危及生命。二是最大化功能独立,通过康复训练,帮助患者尽可能恢复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让患者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少地依赖他人。
高科技助力康复训练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许多高科技设备被应用于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外骨骼机器人就是其中之一。外骨骼机器人是一种可穿戴的智能设备,它能够模拟人体的运动模式,为患者提供外部支撑和动力。对于脊髓损伤患者来说,借助外骨骼机器人可以进行站立和行走训练。这种训练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增强心肺耐力,还能防止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
基础技能训练不可忽视
并不是所有的脊髓损伤患者都能通过康复训练重新站立和行走,对于无法恢复行走功能的患者,练好轮椅操控技巧、坐位平衡和床到轮椅转移等基础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轮椅操控技巧的熟练掌握可以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自由地移动,扩大活动范围;良好的坐位平衡能力能够保证患者在坐位时的稳定性,减少跌倒的风险;而床到轮椅转移的训练则可以帮助患者独立完成从床上到轮椅的转换,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日常护理:预防压疮的关键
在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过程中,日常护理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预防压疮(褥疮)是护理工作的重点之一。对于脊髓损伤患者来说,由于身体感觉和运动功能受损,不能自主变换体位,更容易发生压疮。而每天2小时一次的翻身减压是预防压疮最有效的方法。通过定时翻身,可以减轻身体局部的压力,改善血液循环,避免皮肤和组织长时间受压,还要注意保持患者皮肤的清洁干燥,定期更换床单和衣物。
作为集临床诊疗、康复医疗、中医理疗、科研教学、健康管理为一体的康复医疗机构,杭州东方华康康复医院在脊髓康复方面,拥有专业的康复团队,针对患者现有功能障碍做出康复指导及康复治疗,同时,还配备了一系列先进的康复设备,如上肢训练和评估系统、全自动机器人步态训练评估系统等,为患者的康复训练提供精准的支持。
在杭州东方华康康复医院,我们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通过科学的评估、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和多学科团队的协作,帮助脊髓损伤患者打破康复误区,逐步恢复身体功能,回归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