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杭州东方华康康复医院
手机访问
|
微信公众号
杭州医保
定点医疗机构

ICU出来后,重症康达第一步先练走路吗?错,重症康复第一步其实是呼吸手脚知觉

ICU 患者常伴随呼吸功能受损,如呼吸肌乏力、肺通气/换气功能下降等,而良好的呼吸功能是后续所有康复训练的基础。因此,在患者转出 ICU、生命体征稳定后,杭州东方华康康复医院的康复团队会优先开展呼吸训练,帮助患者重建正常呼吸模式,提升肺功能。

1. 腹式呼吸训练

这是最基础且易操作的呼吸训练方式。医护人员会指导患者取仰卧位或半坐卧位,放松肩部和腹部肌肉,将一只手放在腹部,另一只手放在胸部。用鼻子缓慢吸气,使腹部隆起(放在腹部的手会随之抬起),胸部尽量保持不动;然后用嘴巴缓慢呼气,腹部自然凹陷(放在腹部的手随之下降),呼气时间尽量比吸气时间长1-2倍。每次训练10-15分钟,每天3-4次,可有效增强膈肌力量,改善肺通气功能。

2. 有效咳嗽训练

ICU 患者肺部易残留分泌物,有效咳嗽能帮助清除痰液,预防肺部感染。训练时,患者先进行3-5次腹式呼吸,在最后一次深吸气后,短暂屏气2-3秒,然后张口用力咳嗽2-3次,利用胸腔内压力的突然变化将痰液咳出。杭州东方华康康复医院的康复师会根据患者的体力状况,调整训练强度,对于体力较弱的患者,会协助其按压腹部,增强咳嗽力度。

康复第一步:手脚知觉训练,唤醒肢体“感知能力”

长期卧床、神经损伤等因素,可能导致ICU患者出现手脚知觉减退或麻木,如对疼痛、温度、触觉的反应不敏感,这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还会增加肢体损伤的风险(如烫伤、压疮等)。因此,在呼吸训练的同时,杭州东方华康康复医院会同步开展手脚知觉训练,帮助患者逐步恢复肢体感知功能。

1. 手部知觉训练

触觉刺激训练:康复师会用不同质地的物品(如软毛巾、毛刷、海绵、硬纸板等)轻轻擦拭患者的手掌、手指指腹及指尖,每次擦拭 1-2 分钟,每天2-3次,通过不同触感的刺激,唤醒手部触觉神经。

冷热刺激训练:准备两个分别装有温水(约 40℃)和凉水(约 10℃)的小碗,将患者的手分别轻轻放入碗中,停留3-5秒后取出,交替进行3-5次,每天1-2次。训练时需密切观察患者反应,避免水温过高或过低造成烫伤或冻伤。

抓握训练:给患者提供不同大小、形状的物品(如弹力球、积木、握力器等),指导患者进行抓握动作,从简单的握拳、伸指,到抓握物品并保持5-10秒,逐步提升手部肌肉控制能力和知觉敏感度。

2. 脚部知觉训练

被动活动训练:康复师会协助患者进行踝关节的屈伸、内翻、外翻等被动活动,每个动作缓慢进行,保持5-10秒,重复10-15次,每天2-3次,通过关节活动刺激周围神经,改善脚部血液循环和知觉。

触觉与压力刺激训练:用手轻轻拍打患者的脚掌、脚趾,或让患者赤脚踩在不同质地的垫子(如软地毯、按摩垫、木质地板)上,每次停留5-10分钟,每天1-2次,增强脚部对触觉和压力的感知。

主动蹬腿训练:指导患者在卧床状态下,缓慢抬起下肢,进行蹬腿动作,如模拟踩自行车的姿势,每次训练10-15分钟,每天2-3次,在训练腿部肌肉力量的同时,促进知觉恢复。

杭州东方华康康复医院:个性化康复方案,守护重症患者康复之路

在重症康复领域,杭州东方华康康复医院始终坚持“个体化、科学化”的康复理念。针对每一位从ICU转出的患者,医院会组建由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护士、营养师等组成的多学科康复团队,在患者入院后48小时内完成全面评估,包括心肺功能、肢体知觉、肌肉力量、吞咽功能等,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专属的康复计划。

在呼吸训练和手脚知觉训练的实施过程中,康复团队会动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和训练反应,及时调整训练方案。例如,对于合并有严重心肺疾病的患者,会适当降低呼吸训练强度,延长训练间隔时间;对于知觉障碍较严重的患者,会增加刺激频率和种类,逐步提升训练难度。

同时,医院还注重患者及家属的康复宣教,通过一对一指导、科普手册、视频讲解等方式,让患者和家属了解康复训练的重要性、正确方法及注意事项,鼓励家属参与到康复过程中,如协助患者进行家庭康复训练,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

从ICU转出,意味着患者度过了生命中最艰难的阶段,但康复之路才刚刚开始。杭州东方华康康复医院想提醒所有重症康复患者及家属:康复没有“捷径”,更不能“急于求成”,遵循科学的康复顺序,从呼吸训练和手脚知觉训练做起,才能为后续的肢体力量训练、行走训练乃至回归正常生活打下坚实基础。如果您在重症康复过程中存在疑问或需求,欢迎随时联系杭州东方华康康复医院,我们将用专业的技术和贴心的服务,陪伴您走好康复路上的每一步。

TAGS: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