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杭州东方华康康复医院
手机访问
|
微信公众号
杭州医保
定点医疗机构

脑中风冬季高发,其实夏季高温天也会出现一个小高峰,大太阳底下,突然感到头晕乏力、精神不振……小心!这可能不是普通中暑而是“热中风”的警报。

什么是“热中风”?

“中风”是卒中的俗称,“热中风”是指在高温天气(气温超过32摄氏度)下出现的卒中事件。研究表明,极端高温气和极寒天气都会增加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根据卒中引起的出血或缺血的异常状态,一般可将其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热中风”中的大多数属于缺血性卒中。

“热中风”的发生机制包括血液浓缩、血管失控及血压波动等。在炎热天气下,人体出汗增多,血管扩张明显,若水分补充不及时,在血液浓缩的情况下,会增加血栓的形成风险。而高温容易导致人心情烦躁、易怒,从而引发血压波动,也可能诱发卒中。

另外,夏季频繁进出空调房受到室内外温差过大刺激,或睡觉时空调风直吹头面部,特别是有脑血管疾病患者,就可能诱发卒中。

需要警惕的是不要将“热中风”当作中暑

“热中风”本质上是卒中的一种类型,它是在高温条件下发生的脑血管意外,一般表现为突发的局部神经功能受损,如偏瘫或偏身麻木(一侧肢体明显);言语表达障碍,或理解困难、言语含糊;口歪眼斜或流涎,步态不稳。

在高温天气下,一旦出现头晕、偏侧肢体无力等症状,切勿自行诊断为普通中暑,这可能会延误治疗时机。

这些人群需要提高警惕

1)高血脂、糖尿病、动脉硬化、冠心病等是引起中风的根源。据临床医学统计,70%~80%的中风病人患有高血压。

2)太阳直射下进行长期的户外活动,可能带来脱水风险。有些老年人怕吹风,在高温天气不使用风扇或空调,也可能面临脱水风险。这些因素都会导致血容量减少,血流减缓,为血栓形成创造条件,增加卒中的发生风险。

3)长时间过度依赖空调或空调温度过低,导致室内外温差过大,也会导致血管不规律收缩与扩张、血压升高,进而增加卒中的发生风险。

4)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如吸烟、过量饮酒、缺乏运动、饮食不健康等,发生“热中风”的风险会大幅增加。

突发“热中风”怎么办?

卒中发生后的4.5~6小时是救治的黄金期,当身体出现预警信号时,可以按照“FAST”口诀进行检查:

1)对着镜子笑,观察面部(Face),看口角是否对称;

2)双侧手臂(Arm)平举10秒,检查是否有单侧下垂;

3)重复短句如“吃葡萄不吐葡萄皮”,聆听发音(Speech)是否清晰;

如有任何一项异常,请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明确告知怀疑卒中、患者发病的具体时间,切勿等待观察病情,延误治疗时机(Time)。

如何预防“热中风”?

1)控制基础疾病: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病,按时服药,定期监测相关指标,控制病情进展。

2)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务必戒烟戒酒,多吃蔬菜和水果,减少摄入高脂肪、高盐、高糖食物,作息规律,确保充足睡眠,切勿过度劳累,还有避免大汗淋漓时大量吃冷饮,运动后马上洗凉水澡等。

3)做好情绪管理:高温天气下,人容易情绪波动,务必保持心态平和,避免情绪剧烈波动引起血压波动。

4)适时补充水分:高温天气下,即便不感到口渴,也应主动多次、少量饮水,以防发生脱水现象;户外活动出汗较多时,尤其要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5)注意环境温度: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尤其是每日10—15时在户外活动时;高温天气时应适当使用风扇或空调降温,尤其要劝家里老人别为了省钱而不舍得开空调。

TAGS:无